二胡的制作步骤
1、琴杆和琴头 选好料后按尺寸加上加工余量锯出毛坯,将上部刨方(顶部至肩部),下部刨去棱角,用大尖木锉锉成上粗下细的圆锥体形。在琴杆上端要刨成四方形,一定要刨平,刨时除可用木工刨子(俗名二虎头刨),也可使用耪(制作红木产品的特殊工具),用耪比刨子还要好,不致出逆茬。耪的木制部分用色木制作,将底部平面锯出若干宽0.7毫米的锯口,锯口深20毫米,在锯口中嵌以薄钢片(钢片厚0.8毫米、长35毫米、宽25毫米),钢片露出5毫米,钢片刃部后角为30'一35',刃端不能锋利,要倒成圆角。嵌入钢片时,可在锯口中涂些生黄酱或醋,使钢片嵌入后生锈更加牢固。耪使用时,只可向前方推行,不可倒用。 琴杆的顶端要拼上足够雕刻琴头装饰(如弯脖、龙头、卷书等)的粗坯,待胶干后即可进行雕刻,最后在琴杆上部的方柱处钻轴孔,在杆下端锉方即可装配。琴头雕刻只作为装饰用,以增加美观,音乐爱好者自己制作时,如有条件可以雕出各种形象,没有条件的也可以做成平顶或弯脖形的。任何一款的二胡琴头都是拼上去的,并不是整体雕刻或制作的。琴杆制作很关键,是二胡受力的只要部件,因此在制作的时候,琴杆可以像后弯曲,径面向前挺出一些,但要掌握度,过分挺出会使二胡在正常演奏中失去弓学的作用,使琴杆失去有效弹性,琴杆在演奏中会向前弯曲,就像拉弓的原理,形成弹性,也是二胡音色丰富的主要因素,这一点在京胡制作中也是一样的。琴杆制作的很多技巧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知道原理就可以慢慢实践,这些技巧的运用都会使二胡的音色变得更好。 弦轴孔要顺着琴筒开,开时可先用麻花钻头钻一细孔,或使用自制的木工钻头钻出孔来,钻孑L可用木工拉钻或摇钻,用台钻当然更好,然后再用通条烙眼。烙眼通条可用直径1.5厘米的铁棍制作,烙眼的部位要作成1:12的锥度,也就是在2厘米的长度内,细端直径为10.3毫米,粗端直径12毫米。通条柄的长度可自由选取

3、鞔皮二胡的鞔皮极为重要,其中包括皮的挑选、皮质的处理和鞔皮的松紧。蟒皮的厚薄对二胡整体振动,音色的优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鳞大皮厚。蟒皮处理的目的是稳定它的张力,并将皮质均匀拉开,去除皮上的肉和油使皮面均匀,使它的振动匀称。皮经过处理后会有漂亮的色泽,皮背呈均匀白色,柔软弹性好,皮质处理的完美会增加二胡的音色发挥和耐用性,也使二胡有更好的"前途",演奏时手感,压弦都很舒适。每一张皮质的处理都会有不同,从根本上也就是要将每一张蟒皮的特性充分的发挥出来,皮质的处理一直是二胡制作的关键工序。蟒皮变为琴皮是“质”的改变,改变的方式就是蟒皮的处理,怎样处理才是好是关键,也是一个二胡制作师需要不断研究和进取的,再好再漂亮的蟒皮,没有好的工艺去处理,永远不会变为一张好的琴皮。鞔皮的松紧度对二胡的出声很有关系,蟒皮是完全依靠制作人的听觉和手感,每一张皮和每一个筒子接触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是对二胡音色和演奏手感以及将来皮质音色变化的一种感觉,从理论上是无法言语的,也正是如此,周荣庭一开始就学习二胡演奏,寻找其中的奥秘和灵感,这种学艺方式已被后代所继承。这些因素常被行内人士称之为"高科技"。[琴杆与琴筒的安装] 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如安装配合得不好,就会影响使用。在琴筒上,以距前口边缘(振动膜在内)37毫米~38毫米处为圆心钻上下孔,下孔钻好后烙方,安上琴杆必须严紧。琴杆与琴筒的垂直角度使非常关键的,直接影响二胡的振动和音色,按装不正确会导致有狼音和音色不统一,音量不平衡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琴壳制作对音色的重要关系。

7、琴弓 制作方法基本上与京胡弓相同,所异者仅弓的前弯头较大一些。同时,由于二胡运弓比较平稳,所以竹子的根部在弓尾(手握的一头),这与京胡弓恰恰相反。马尾的数量160~220根,装时应倒顺各半,上下弓音才会一致。现在的琴弓,在弓尾处大都加上了调节螺丝,便于张紧马尾。
8、琴弦 琴马中间的桥孔大小要适中,大一些可以使音量增大,但同时也会使声音发空,琴马底座可以做成椭圆,中间部分可以圆一点并突出一些,这样可以使琴马受压后与琴皮相对吻合一些,使弦的音源充分的通过琴马带动琴皮的振动传至琴筒。琴马以色木为好,琴马材料的要求是松紧适合,太紧的木料,例如红木,紫檀等会使音色发尖,影响了声源的传送,因此琴马并不是越高档的木料就越好的。琴马的底座,扁可以使音质发亮,通常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调整二胡下把位的音量,但一定要适中,不然音色就不甜美浑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