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同济八骏」这一建筑师群体和他们的设计水平

2024-10-16 20:35:00

国内烂瘀佐栾这几位大师在清水混凝土的运用上,基本都选择了公共建筑或者是艺术气息比较强烈的茶室之类的。很少会用于住宅,当然这也跟甲方的接受程度有关,没法试想有人愿意接受清水混凝土住宅,毕竟太容易让人认为是家里没钱装修,只能住毛坯房。

“同济八骏”并不是就只有八个人,而是来自同济大学建筑学院的全职教师章明(合作者张姿)、王方戟、童明、李麟学、袁烽、李立,和来自同济设计院的硕士生导师任力之、张斌(合作者周蔚)、曾群,以及建筑系兼职教师柳亦春、庄慎,共11组14人。

如何评价「同济八骏」这一建筑师群体和他们的设计水平

人物简介:

1、袁烽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创盟国际主创建筑师。清水混凝土是袁烽老师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全混凝土现浇的比较成功的的项目有两个:

五维茶室建于2011年,项目位于创盟国际J-office办公区后院基地本身极为局促,三向面墙,只有一个方向朝向一个有水池的后院,同时整个建筑对空间的索取也因为现有的一颗大树而受到很大限制。

整个建筑在布局上分为三部分,朝向后院一侧布置相对公共性的开敞空间,一层茶室,二层图书室,同时在二层图书室伸出一个三角型的小平台将现存树木加以包裹,使得树木和建筑本身融为一体。

对比一下实景照片与模型,就清水混凝土的纹理而言,建成效果与设计初衷还是相去甚远啊!西岸 FAB-UNION SPACE建于2015年,位于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艺术区动态非线性的空间生形是建立在结构性能优化以及空间动力学生形的基础之上的,整个过程运用了切石法和投影几何以及算法生形的多种设计方法。

这个项目主要材质恰好就是建筑师最爱的两种:清水混凝土和原木。学校的课程设计都没这么任性好吗!袁烽老师这两个项目设计方法和理论基本都是一样的,建成后体现出的差距在我看来主要就是施工工艺的进步,后者比前者晚了4年,又吸取了前者的经验,在细节把控和空间处理上都更为精致了。

2、柳亦春&陈屹峰

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创建筑师这个项目可能大家都猜到了。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建于2014年,位于黄浦江之畔,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的核心位置。

这个项目呢,哥还切身去体验了一把,14年的时候,那会儿才建成不久,不过当时并没有去参观艺术作品。美术馆地面部分是没有单独的柱子的,全部是与墙体结合的这种“伞拱”形结构。从图中也能看出来,屋顶、楼板包括墙身都很厚,这样才能在那么大跨度的情况下,不用梁柱就能满足力学需求。这个项目的施工工艺了,现场看细节表现得非常完美,弧度啊、纹理啊也处理得特别好。

3、张斌&周蔚

为同济大学客座教授,致正建筑工作室主创建筑师南顾浦泵闸管理用房建于2015年,位于嘉定区安亭镇南顾浦河以南啧啧,万万没想到,有人会愿意为一个泵站花这么多心思。当然这也说明,中国的设计市场已经在逐步渗透到一些小的,平时我们都不那么关注的领域了。所以,不要再为自己单调的画图狗生活找借口了,即使是一个设备房,也要想办法给它设计出一朵花儿来!

这个项目的纹理相比袁烽老师的尺度就大了很多,这跟人的观察距离有关吧,袁烽老师那个是纹理主要运用于室内,这个项目更多的是以片墙来塑造空间吧,对纹理的精致方面要求就稍微弱了一些。虽说是随机的不规则开窗,但会不会也太随意了些啊。所以混凝土除了表现材质美,用来塑造空间也是不错。

4、祝晓峰

为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山水秀建筑事务所主创建筑师东原千浔社区中心建于2017年,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南面一路之隔是虎丘湿地公园其实这个项目呢,它不是清水混凝土,在祝晓峰老师纯白美学的支配下,刷了一层白漆。虽然不是清水混凝土,但在纹理方便做得还是非常的细致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