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场如何解决喂养池的氧气问题

2024-10-27 07:46:18

1、 影响鱼池溶氧变化的因素池塘水体变化影响由于光照强度的影响,一般白天池塘的上层水体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就强,溶氧就高;而下层因光照强度减弱,而且由于热阻力,上下层水体不易对流,溶氧就越低。 尤其是高温季节上下层水温温差极大,底层水体溶氧微乎其微。同时,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在昼夜间变化较大,夜间水体上层水温随着气温的下降而逐渐下降,密度增大,从而产生密度流,中下层水体溶氧慢慢补充,而上层溶氧则逐渐下降,到凌晨会降到最低水平。

养鱼场如何解决喂养池的氧气问题

3、 季节气候变化影响水体溶氧与季节与气候也密切相关,特别是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投饵量增大,由于鱼类的排泄物与残饵的积累。 导致池塘下层水体溶氧很低,水和底泥中的微生物、浮游生物等因缺氧新陈代谢受到抑制,导致底层溶氧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此外,梅雨季节光照强度弱,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差,也容易引起水体缺氧。

养鱼场如何解决喂养池的氧气问题

5、 放养及投入品影响水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放养的各种养殖品种,还有投喂的饵料、肥料、渔药等,加上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好气性细菌等呼吸以及它们排泄的粪便和其他有机物分解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 池水中的溶氧又会因为生物和理化等各种因子影响而有所不同,所以鱼池溶氧水平的变化显得非常复杂。

养鱼场如何解决喂养池的氧气问题

7、 使用药物改良一些养鱼密度大,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施生石灰调节水质,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千克,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的优点,还可以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饵料,每20天全池泼洒1次。鱼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杀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毫升~0.5毫升。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抑制,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亳升。在鱼类发生浮头时,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

养鱼场如何解决喂养池的氧气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