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入门一个新的领域
1、知识点扫盲: 大量搜集资料 把基本概念的关键字放到搜索引擎,wiki,专业教材,教程ppt,学习笔记,考试题库,垂直网站等上搜一遍,或者向领域内的人询问以得到更快速的理解。直到能确切得描述出来一个关键字概念是什么含义,用来做什么的,它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至此,算作入门,它表示我们具有阅读该领域专业书籍的能力,迈过了和专业书籍灵魂沟通的知识门槛,不再是该领域的文盲。但是,具体的技术和理论还并不了解 这个阶段进行的时间越长,我们对领域词汇的敏感度越高。再遇到新的知识,理解速度和理解深度会不一样。就像牛顿看到苹果掉到地上可以悟出地球母亲是有万有引力的,但是我们只能关心苹果是不是砸烂了,还能不能捡起来回家炖了。原因在于,力学的概念在他脑中是有预先存储的,再碰到引力相关的东西,他的大脑有强烈的反映,而我们没有,这种敏感度是需要基础的。 该阶段应该有的输出:a) 大量的名词解释列表b) 知识点和对应参考资料的索引(为了下次忘了还能念起它)c) 一段话的领域基本介绍

3、深度拓展: 找个学伴没完没了讨论 烂瘀佐栾这点对于研究比较复杂的课题很有效。每个人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掌握都是有限的,甚至经常是不准确的。如果没有人提醒,就会带着理解错误的知识一直行走下去,这种累积误差的坏结果会在应用的时候突然爆发,用错了概念,做出了一个怪物出来。比如,女朋友给织的长短腿的毛裤,小童鞋作文中描述老师漂亮使用的『青面獠牙』,各种糊锅的黑暗料理,装反了腿的宜家桌子,程序员手机里面排山倒海的bug报警短信,永远读不对的『友谊』,『因为』,『给予』,『憧憬』。 如果有个一起研究的学伴,我们会不停的发现大家对知识理解的各种不一致,三观不停的推倒,重建,推倒,重建,直到推不倒了,我们达成了共识,握手言和。我们成为了同时具备知识的好伙伴,人类的好朋友。另外一个好处是,即使的同伴并不比我们了解得更多,也还是可以通过和他讨论纠正自己的错误。为啥嘞?因为当发现我们无法通过逻辑说服另一个人的时候,就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再次尝试说服他。一来二去自检后遂发现,原来自己的理解有漏洞,走不通,里面包含一些想当然的甚至错的成分。这个时候,就可以和学伴说声:兄台稍等,我去补一下脑洞,回来再叙。 该阶段应该有的输出:a. 重新理解之后的名词解释列表b. 常见的错误理解和错误应用列表(这个是避免下次再掉坑用的,惠及后来人)c. 一个被培训得神清气爽,吃嘛嘛香的学伴(这条不是必须的)

5、用知识去改变世界,改善生活 当然这是终极梦想~完成了上面的储备,就会发现我们能为这个世界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有力量去帮助很多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可以用做手工艺品美化生活,可以用文章去记录故事,用英文去撰写专业文章,可以用急救知识帮助家人和路人,可以用经验告诉小朋友书到用时方恨少 该阶段应该有的输出:能想到的所有惠及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都是这个阶段最温情的产物。 The End!收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