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投资如何增强风险意识

2024-11-03 20:38:36

1、今年投资者在股市里的收益都不理想,有不少投资者开始看好信托,这源于近两年迅速“火”起来的信托投资。数据显示,信托业规模从2007年的9491.53亿元迅速膨胀到今年3季度末的6.3万亿元。在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还在烦恼于股市走势不好的时候,另一部分人却看似找到了一条年收益高达10%、稳赚不赔的理财之道。

2、信托筇瑰尬哇公司 承诺的“刚性兑付”似乎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刚性兑付是指信托产品到期之后,信托公司必须向投资者分配投资本金和预期收益。如果到期后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兑付,那么信托公司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实现对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分配,想尽办法“兜底”。近两年的确有“信托计划”无法还本付息的现象,最终都以“刚性兑付”的办法予以解决。

3、事实上,信托业监管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确要求信托产品到期必须保证投资人的本金和预期收益。由于我国信托业尚处于市场培育期,即使是排名靠前的信托公司也需树立口碑、取得投资人信任,因此没有信托公司愿意让投资人去承担巨大的风险。

4、但“刚性兑付”正在走向风险自负。随着信托业资产规模的迅速膨胀和产品创新,一些原本在“刚性兑付”规则下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风险问题逐渐显露。

5、近日一则房产拍卖公告引发了广泛关注。《青岛市市南区燕儿岛路8、10号房产拍卖公告》显示,12月12日,有96套公寓及5层商业房产、3层地下车库等被司法拍卖。这些房产所属的地产项目去年曾因在中融信托和四川信托间“借新偿旧”未成,在信托界掀起过不小波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顺利收尾。银行代售理财产品巨亏的消息近日也不断见诸媒体。有投资者在去年购买的一款信托产品,当时预期会有20%以上的收益率,但如今却亏损了近半的本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