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读的方法

2024-10-16 10:23:21

文言文句读的方法一、学习目标1. 掌握句读的一般方法。2. 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的馆嗳髀姐知识基础,但还不能掌握正确的句读方法,从而影响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此时学习句读的基本方法更容易掌握。三、教学重点:句读的一般方法。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据说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二)、句读的含义(课件展示):断句,古人称句读(dòu)。“读”指句子中间的合理停顿,“句”指一句话终结的停顿。明辨句读,是对古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三)展示学习目标(课件)(四)、文言句读的基本方法1、确定陈述对象(主语),主谓之间一般顿开。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之意不在酒。行者休于树。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羲之之书晚乃善。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贫者语于富者曰:2、动词(谓语)与其支配的对象(宾语)之间也要停顿。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推王君之心。3、动词(谓语)与介词短语(补语)也要停顿。 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颓然乎其间者。4、句首发语词或叹词后一般要停顿。常见的句首发语词或叹词有: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5、句首关联词后一般要停顿。常见的句首关联词有:而、然而、然则、则、乃、故、遂、虽然、但、至于等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故/自号曰醉翁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6、句中关联词或介词前一般也要停顿。如:以、于、为、而、则等。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有地隐然/而高。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子何恃/而往!”7、句首时间词后一般停顿。如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俄而/百千人大呼。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8、文中省略之处一般也要停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9、古二今一中间分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① 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五)、总结这些只是句读的一般方法,真正的句读基础在于语感,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断句前要先通读几遍增强语感,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六)、(课件展示)句读口诀节奏划分有窍门,划一划二不划三。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也要分。时间关联发语词,一旦遇见要注意。古二今一省略处,提示停顿理当然。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培养语感读经典,句读也要反复练。口诀注释:1、“划一划二不划三。”是指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正常的,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遇到这种情况,可划可不划的地方一定要省去。2、“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是强调断句时两步走:第一步:诵读全文,弄懂文意;第二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3、培养语感读经典,句读也要反复练。指出平时应多读多练的必要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