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收入假说是什么
如下:
相对收入假说是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S·杜森贝里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枞绶晷箜提出来的。该假说间接地说明了消费对于经济周期稳定的作用。
假说内容:如果各收入集团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不变,那么,平均消费倾向不变;如果份额改变,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份额提高者消费倾向下降,份额下降者消费货币提高)。
如果收入连年增加,平均消费倾向不变;收入下降,平均消费货币递减规律出现(即随着收入下降,消费倾向提高)。
什么是绝对收入理论和相对收入理论?
1、绝对收入理论,用以说明消费随绝对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并慢于收入的增加的理论。理论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
2、相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相对地位上的变化将导致其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上升,而不论其绝对收入有否变化。相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者的两种心理行为,即攀比效应和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