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对比教程经验分享
当我们处理颜色时,有一系列现象会与视觉大脑皮层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对于颜色是否协调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也可以将这些理论应用在你的图片上。
同时对比
与连续对比紧密相关联的是同时对比,指的是一种颜色与另一种颜色相并列时,在观看其中一种颜色时会出现相邻颜色淡淡的补色的效果。特别是在一种中性色与一种强而单纯的颜色并列时效果更明显,如下图所示。换句话说,一块灰色的色块在另一种单纯的背景颜色下会使到这块灰色的色块呈现一层背景的补色。就算两种不是互为补色也会产生这种效果,只是效果没有这么强烈而已。
这是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 同时对比例子。斗篷上的银饰与布料产生了不同的对比(原图为红色)
朴金耶位移 (Purkinje shift )
这个名字来自一名波希米亚的心理学家在 1825 年所观察到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黄昏时,当眼睛的暗视系统(对光反应感觉迟钝)开始工作时,而这时在眼睛的适光系统中的颜色感应圆锥细胞仍可以辨别颜色。适光系统对较长的波长有着更强的敏感性(如红及黄),而暗视系统则对波长较短的颜色(如蓝及绿)敏感性更强。因此在黄昏时,眼睛所看到的红与黄比原来它们本身的颜色会显得更深一些,而蓝色及绿色则会显得更亮一些。
色彩振动
振动是颜色闪烁效应中的一员,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当光效应艺术( Op Art )深受欢迎时这种效应曾风光一时。通过对一组线、点及图案的排列可以在产生一种动感的视觉效应。同时,当你长时间观察这些图片时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正如艺术历史学家写到:“我很佩服这些作品的创造性,也很享受其中的乐趣,我也知道如果他们被排斥在主流艺术之外,那这些艺术家是不应该受到谴责的。”
振动效应发生在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边缘上,这两种颜色色相有着强烈对比但在明度上却很接近。红色是最容易产生这种现象的颜色,因为其色彩明艳,明度适中,如在下图所示,所产生的效应是很强烈的。
边界消失效应
这是与振动效应相反的另一种效应。在这种效应中,明度相似但不同色相的颜色使到其交接边缘似乎消失了,或者难以辩认。就象蓝天上不同的白云及乌云堆积起来时所看到的现象――天空与云层的中间交接似乎融为一体。
“龙虾”效应
下图为不同的背景颜色在视觉上所显示的效应其中一个实际应用。在对象改变时,我们的眼睛总会对某一种实色进行视觉补偿。在下述这四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中(即背景颜色选择明度相差最大的几种颜色来与龙虾产生对比),我们所看到的龙虾感觉并不一样,特别是在绿色背景中(龙虾显得更红),而在红褐色的背景中龙虾显得没有这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