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中国第一篇介绍沉香文献《异物志》重探
小编初到公司时,香爵事拾遑蹿爷一手拍我肩膀,一手塞给我两本大部头书,“要想了解沉香,还需要多看点东西”。爵爷的话没有错,随着阅读逐渐深入,我眼中的沉香不再只是散发异香的奇宝,我看到她的身后还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飘传千年的暗香着实让我禁不住想寻芳而上,看看史书典籍中她的容颜。这篇文章便为阅读中的一点收获,分享给诸位香友,希望能抛砖引玉,结识更多高人。
在各文章中广泛流传的版本
怀着敬仰之情,我想要搜寻并拜读这沉香第一书,结果心头一凉:原书已经佚亡了,原文散见于各种文献中。无奈,只能费力查询资料。不过越查询越感觉奇怪,疑惑如下:
一 引用的文字找不到旁证、出处。似乎杨孚并没有写过这么一段。
二 见上图,一些文章说杨孚写了《异物志》和《交州异物志》,这两本书有什么不同?引文出自其中的哪一本?
被各种不同说法弄得昏头转向了好几个小时,突然柳暗花明,发现这么一个消息:杨孚的《异物志》虽然原书不存,但是清朝的曾钊曾经搜集散落在不同文献中的原文,编撰成书。惊喜地拿来一番,果然找到原文:
木蜜,名曰香树。生千岁,根本甚大,先伐僵之,四五岁乃往看,岁月久,树材恶者腐败,惟中节坚直芬香者独在耳。(御览九百八十二)
翻译:木蜜,名叫香树。生长千年,根基很大,先把它砍倒,过四五年才去看,经历的岁月久了,树材上坏掉的部分腐烂掉了,只有中间节出坚硬芳香的东西独自存在了。(转自《太平御览》九百八十二)
印错文的真正出处是南朝宋时期沈怀远的《南越志》。也许第一位犯错的朋友是在读书困倦,眼睛昏花的时候,不小心看错了位置。后来错文越传越远,越传越广,导致了现在网上文章的不同说法。
第二个疑惑也被跳出来的《太平御览》很快解决:在太平御览中收录的杨孚著作原文,有很多说法,有时叫《异物志》,有时叫《交州异物志》,有时叫《南裔异物志》。后来曾钊认为这些称呼都指同一本书,把这些段落通通收录到《异物志》。我个人也赞成这个观点,因为在东汉时期,交州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中国广西和广东,和“南裔”意思差不多,而且现在留下的文字,描述的地理位置和交州相符,杨孚没啥必要为了同一主题连写好几本异物志。
网上流传的杨孚雕像
东汉时期的岭南经济、文化都大幅落后于中原,杨孚能从中脱颖而出,成为朝廷里一名谏官,这已经十分难得。更让人敬佩的地方是杨孚的品格,他直言敢谏,曾经反对中央穷兵黩武,要求惩治贪官污吏,世人很佩服他的见识。
至于《异物志》的创作动机,一是因为中原人离交州很远,需要让他们认识这一片土地;第二点则是因为东汉时刺史会到地方巡行,地方官员争着给刺史送当地特产。杨孚看不下去,就记录被拿来献去的“异物”来讽刺当时的不正之风。这种耿直的性格,倒挺有点他笔下沉香的味道,坚韧而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