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刷社交软件,在“上瘾时代”保持掌控
原创:发愤的草莓
有调查显示,大多数人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每天平均超过4个小时!
想想你是不是?
“没有啊,哪有这么多整块时间投进去”。
这就对了,平均超过4个小时是指“想起来就摸一下手机”的零碎时间总和。
从起床开始,上班路上,工作期间,下班聚会,甚至是蹲茅坑,各种社交软件刷个不停。
以前,一则新闻来到眼前少说一两小时;现在,人人都能当“记者”,哪里有什么消息,不用1秒就被你获悉。
世界比你想象的安全。
然而,铺天盖地夺人眼球的信息,让你被各种光怪陆离的新闻带走。
时常会绷紧心弦焦虑不堪,担心中彩遇上天灾人祸、谋杀纵火、恐怖主义。
除了新闻,朋友圈各类晒图,也会让人喘不过气。
“这家伙怎么现在混得比我好?”
“这娃比我家的牛那么多!”
“再这么下去,不行啊”。
群体性焦虑如海啸一般席卷。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在电子产品前度过1小时,用传统方式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减少将近30分钟。
人们的社交技巧因此变得笨拙不堪,导致出现了大脑的退化,经常会曲解甚至忽略微妙的那些非语言信息。”
每个人随时在线,深入和自己内心对话的时间少了,更徒增焦虑。
02
有位学员曾经和我说,她每天晚上熬夜刷微信,玩到老公很生气,说要跟她离婚。
即使是这样,她还是停不下来。
社交软件上瘾,就像很多人沉迷游戏,玩的时候特别爽,之后又很空虚,然而下次还会继续 玩。
明明知道该改,却又改不掉?
当刷微信变成一种强迫症,像一道程序植入体内,时不时惦记着“微信上有没有人在找我”,总是不自觉地掏出手机。
它还有个专有名字,叫“社交媒体依赖症”,英文叫Socail Media Addiction.
用addiction这个词,说明它更像一种瘾。上瘾了,习惯了,真会忘记需要改变,
从心理学上讲,这是重复刺激的“无意识行为”。
想要改变,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是你得先体验到其中的好处,往后的持续性就更强。
有点像“薯片效应”,当你拆开一包薯片,拿出了第一片,通常很难停下来,会有第二片、第三片、第四片这样吃下去,
所以,一定要给自己“去除静摩擦力”的开始。起步很重要,前提是你愿意去试一下,相信“我可以做得到”。
哪怕在一天的开始,先告诉自己,我节制玩微信的时间,感受一下整天生活状态有什么不同。告诉自己,我相信能控制好微信的使用时间。
而不是还没开始就说:“哦,对不起,我做不到,我真的没办法......”那你是“自我设限”了。
有了信念,再来谈方法。
第二,去除提醒声音。
我会把社交软件上的提醒声音去掉。
如果你觉得不方便,不去掉也行。但要想想,每一次声音打断你的思绪好,还是等到你想找谁才打开微信好?
有的牛人老师,连手机来电铃声都设静音。只有当他想找谁时,才会打回去,看到重要的人,他才会回复。
这当中,流露着对自己时间掌控的满满自信心
第三,设置放松时间。
2007-2011年,美国经济走过了一段特别艰难的路,经济萎靡不振,慈善捐款也大幅减少。
而一个名为“聪明宠物慈善机构”的非营利性组织,收到的个人捐款还飙升了85%。
原来,这个组织和一家宠物产品零售商有密切的联系。
在零售店的结账处付款时,收银台的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弹窗,上面显示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否为无家可归的宠物捐款?”
给出选项,就能提升行动的动力。
玩手机前,不妨先问自己这次能否控制,从而唤醒自己用来思考的大脑部位,而不是跟着直觉走。这个办法,叫“主动提供选项”。
可以准备一张表格,上面每个空格填写一个日期。
每次手痒痒,想去玩手机的时候,确实忍不住了,那可以打开来刷刷微信,但请在对应日期的格子里打一个叉。
如果想要拿起来刷时,能忍住,那就在对应日期的格子里打一个勾。
一天下来,可以数一下自己有多少个叉多少个勾,慢慢的,那些格子里的叉与勾的数量会有所变化,勾得越来越多,叉得越来越少。
第六,满足真实需求。
总是想“刷刷刷”,很大程度是我们更深层的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
一家创业公司的总裁莎拉.派克认为,这些需求可以归纳为3点:
与人互动、获取新知、缓解疲劳。
所以,与其总在禁止、克制随意刷微信的坏习惯,不如找到其他习惯去替代他。
比如,想要与人互动,可以打电话给朋友聊几句,或者参加面对面的线下活动,交流更深。
想要获取新知,可以换用其它更高质量的知识软件。
想要缓解疲劳,不如站起来伸伸懒腰,举个哑铃,或者换个环境走一走。
正如《哈佛商业评论》说:用好习惯去代替坏习惯,比拼尽全力去改掉坏习惯,要容易得多。
社交软件从诞生之处,是为大家服务,为千千万万人瞬间联系彼此提供便利。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如果你不加控制“上瘾”症,一天之中的很多时间在上面消耗光了。
有多少人可以远离网络,以舒缓的心情迎接旭日初升?
有多少人可以关掉微信,与爱人享用一顿烛光晚餐?
有多少人可以放下手机,在睡前手捧一本好书入眠?
如果生活和手机之间没有一个适度的区隔,两者会变成一锅粥。
愿每一位朋友都能拿得起,放得下,自如地享受社交软件的红利,优雅度过每一天的当下。
作者:发愤的草莓,干货新书《现在就干》作者,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琐碎的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