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技术评审
1、明确评审的过程:1作者提交经过自检的工作产品2主审人审查评审对象是否具备评审条件3主审人选择评审专家,制定评审重点,并安排评审议程4评审专家进行预审,提交预审意见•作者对提出的评审意见进行确认和回复5主审人根据预审情况决定是否召开评审会议,直接通过抑或终止评审6会议上对已提出的预审问题进行确认,并提出新的评审意见7作者对评审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返工)8如有必要,主审人可组织召开第三小时会议,讨论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评审专家对评审问题的修改情况进行确认9主审人根据评审情况,决定是否结束评审。并提交评审报告及结论。•如有条件通过,则需要进行后续问题跟踪。
2、明确评审参与人员的角色:•作者–评审对象、待评审材料的责任人,一般为项目组成员;–准备和提交评审材料;如有需要,参加评审材料介绍会议;–针对本评审点的评审要素表进行自检,提交评审要素表自检结果;–提醒评审专家反馈预审意见,审查预审意见,并尽量在评审会前与相关评审专家对预审意见进行沟通,争取达成一致意见–参加评审会议,对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进行讨论;–对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解释;–根据评审结论,更新相关工作产品;(返工)–向主审人汇报评审遗留问题的解决情况。•主审人-•管理评审团队,并确保评审过程被遵循向评审专家指出评审对象的关注点确保评审会议是注重发现缺陷,而非解决问题及时作出评审结论,并提交评审报告。审查评审材料是否齐全,材料内容是否符合评审要求,确定是否召开评审材料介绍会议;根据需要指定评审专家,确定评审日程;可以履行评审专家职责,审阅评审材料,提出评审意见;审阅各领域评审专家的预审意见,决定是否开评审会议;安排一名记录人员对会议中专家的发言及评审过程做详细记录,会后及时完成会议纪要;对评审会中难度较大,作者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决定是否需要召开第三小时会议讨论;确定评审遗留问题解决的跟踪责任人。主持评审会,结合评审专家的意见,作出评审结论,及时提交评审报告;•专家-主审人确认的相关领域专家或专项工程师,能代表某领域对评审对象发表评审意见。审阅评审材料,在评审会前完成本领域评审要素表及评审意见并向主审人及作者反馈;积极与作者就不同意见进行沟通;参加评审会,对无法达成一致的评审意见提交评审会讨论;对评审提出的问题修改结果进行确认,对评审报告及时会签。
3、评审的准备工作:•作者按照《项目进度计划》时间准备和提交评审材料给主审人;•主审人审查评审材料是否齐全,材料内容是否合格并确定是否需要召开评审材料介绍会议;•主审人审查评审材料合格,将根据评审材料复杂程度等需要指定评审专家,确定评审日程;主审人审查评审材料不合格,则退回作者修订;•组织者按评审日程安排发放评审材料给评审专家,并陈述评审的目标。
4、预审工作:•评审专家审阅被评审材料,理解并发现其中的缺陷,提出问题并记录于《评审问题管理表》,及时反馈给主审人和作者;•作者阅读各领域评审专家的预审意见,尽量在评审会前与相关评审专家对预审意见进行沟通确认,争取达成一致意见,并及时更新《评审问题管理表》,把评审问题解决情况及时反馈给主审人;•主审人审阅各领域评审专家的预审意见和评审问题解决情况,决定是否召开技术评审会议。•以下两种情况,主审人可决定不需要召开评审会,直接输出《技术评审报告》:(一)预审中评审专家发现过多技术缺陷,可直接决定评审不通过,待作者修改后重新提请评审;(二)预审中评审专家发现的问题,经与作者沟通确认,没有异议,无需召开评审会议。
5、召开评审会议:•组织者组织召开评审会议: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如有需要),说明其角色,并陈述评审目标;•作者和评审专家参加评审会议,对无法达成一致的评审意见提交评审会讨论;•主审人主持评审会,指定一名记录人员对会议中专家的发言及评审过程做详细记录;结合评审专家的意见,给出评审结论,并提交技术评审报告;如果需要,针对评审会中难度较大,作者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可召集相关专家召开第三小时会议讨论;控制评审会议的过程,保证评审质量;确定评审遗留问题解决的跟踪责任人。
6、问题跟踪:•作者根据评审结果,更新相关工作产品;并及时向主审人、组织者汇报评审问题的解决情况;•评审结论:–通过(GO)•没有遗留问题,或者遗留问题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遗留问题暂时不解决并不会影响下一步活动的启动。– 有条件通过(GOwith risk)•存在遗留问题。遗留问题对后续活动的影响不大,可说明对遗留问题的处理方式,并对其进行持续跟踪。– 不通过(NoGO)•存在重大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到下一步活动。此种情况下必须首先解决这些问题,并重新进行技术评审。•组织者确认评审遗留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所有问题关闭后;评审专家会签《技术评审报告》,并发布报告给项目组成员和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