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高中理科
1、尽管对应试教育诟病很多,但是要承认,应试是考察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如何学好高中理科,和如何增强应试能力,是可以画上约等号的。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知识,和熟练而灵活地运用知识,也是可以画上越等号的。理解概念、发散思维、解决题目,三者是互不分离的。知识是分层的。基本概念是核心,包括基本定义、基本公式、公理。次一级知识的是一些推论、简化公式、定理。具体应用的就是具体题目和解题技巧了。基本概念是重中之重,必须扎实,要有完整、正确的理解,最好能有更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次一级知识最好熟练掌握,能拓展多少就拓展多少,次一级知识的熟练程度和广度,是基本概念扎实程度的重要体现。具体应用就是所谓的“刷题”。
2、最基础的就是记忆。对,不要完全是传说中的“死记硬背”,是要带着理解的记忆。要会应用,首先要了熟于心。再厉害的学霸,也免不了从1+1=2、九九乘法表背起。这其中,数学和物理还好,不是很多,主要是各类定义、基本公式、公理,体系较为严密。化学和生物里就不太好了,非常之多,体系相当零散。比如元素周期表、各元素的基本性质、各类重要化学反应、有机物类型和反应,各类生化分子、细胞器、遗传定律、生态理论,等等。数学是形式科学,先有基本概念,再衍生出推论,再解决题目。所以单纯记忆基本概念不是很难,难的是解题。高中物理的理论体系较为严谨,公式化程度很高,基本概念的范围有限并且精炼,记忆也不是很难,还可以与现实现象相联想,难的也在解题。高中化学的理论体系较为零散,大部分规律都是强行总结提炼出来的,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基本事实(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好在还有周期表、各种反应类型可以辅助记忆。高中生物的理论的体系就更零散了,几乎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规律的总结提炼程度也很低,当作文科死记硬背为主吧。
3、这些都是基于基本概念,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提炼出来的。课本或辅导书上往往都会给出推导过程。比如数学上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就是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公式中推导出来的。比如物理上的,带电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公式,是根据电磁力、向心力等公式推导出来的。还有化学上的元素周期律,是根据元素性质总结出来的。再重复啰嗦一遍,基本概念是知识的核心!次一级知识的得来,一种是逻辑推理,一种是归纳总结。逻辑推理以数学和物理居多。逻辑推理大多是把多个基本定理进行联合,或者将基本定理应用于具体场景。逻辑推理的过程既是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熟悉掌握,也是了解次一级知识得来的途径,更是训练梳理逻辑的有效方法。先模仿吸收,再创新应用。归纳总结以化学和生物居多。最典型的就是元素周期表和有机反应。这个比较需要联想和想象(以及瞎编)的能力,规律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特例,以及不同规律之间的冲突,把每个规律、每个特例、每个冲突都搞清楚,哪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也就都内化于心了。
4、最后,重中之重,解题。不是说基本概念最重要吗?不是说解题只是表象吗?解题怎么成为重中之重了?因为考试只考解题,只有解题是可以考察的,解题能力可以反映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在此,要把开头的一句话反过来说。这句话就是: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解题)。反过来说是:解题是为了学习知识。诚然,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题目,但是在掌握知识之前,解决题目是学习知识的最有效方法。为什么这么多人认可题海战术?因为有用!为什么同样采用题海战术,有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是在为解题而解题。再再重复啰嗦一遍,基本概念是知识的核心!解题不是为了解题,是为了掌握知识!
5、在对高中知识学有余力的前提下,非常建议自学一些大学的基础教材,或者是当作兴趣书来读。一个好处是可以进一步深入掌握高中的知识和概念。部分高中阶段不成体系、较为零散的知识点,在大学教材里是可以用稍微严谨一点的理论串起来的。另一个好处是一些难题偏题怪题,就是套用超出高中的概念+使用高中的规律知识进行推理推测的题目。自学大学教材,经常会在题目中看到大学里的基础知识,如果记性不差的话,直接就可以写出答案。当然,一定不要忘记用高中的知识和推理再确认验证一下!还有就是,如果考察的是简单的基本概念,一定要用高中“低级”的答案,不要用大学“高级”的答案。
6、最后,还有自学具体自学的方式。如果有老师教最好。如果没有,真自学的话,认真看课本里的基础知识,可认真做课后题,不用专门买大学习题册,就足够了。也可以再快快多看几遍加深印象,有兴趣的话是最好的,看的时候会发现原来高中学的如此粗鄙,也提供了在学校显摆装X的机会。再啰嗦边前提,是在熟练掌握高中知识的前提下,有空再自学。这只是在确保高分的前提下,尽量冲击满分。非要设个僵硬的标准线的话,确保各科除了最后一道大题外,其他题目全没问题时吧。或者成绩稳定在满分的90%以上。最后的最后,方法仅仅是方法,不一定对所有人适用,足够的专注和时间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的,也非常重要,甚至更重要。